【新竹:故事的舞台】特展 107年3月28日 - 107年10月31日
新竹古稱竹塹,源於原住民的竹塹社。清代來台開墾的漢人漸多,遂正式納歸行政區劃,曾經是桃竹苗丘陵拓墾的行政中心,也是北台灣文化重鎮。光緒初年劃出新竹縣,「新竹」這名稱才正式成為這片以丘陵與平原為主之區域的稱呼。
本次展覽除了是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成立後第一個大型的展覽,更是珍藏文物中與新竹發展歷程緊密相關作品之精選。希望藉由展示與新竹文史藝術發展相關的文物,穿越時空,凝視過往,呈現從清領到日治時期,新竹的發展變遷與歷史紋理。更希望能邀請新竹在地高中以上的學子、及愛好歷史人文的社會大眾一起參與,從清華大學為起點,藉由豐富多元的活動,包括展覽會場導覽解說、相關書展、深度析論新竹歷史文化發展的演講系列、及新竹舊城區踏查漫遊,以漸次深入的方式,再次悠遊於新竹的文化歷史進程,及耀眼奪目的舊城風彩。
展覽內容
展覽包括以下四個單元:「建置與建設」介紹今日新竹縣市在過去的行政區劃曾經歷過的複雜變遷,及部分重要的建設;「進擊與抵抗」呈現乙未抗日時壯烈的新竹攻防戰,在交戰的台日中各方如何被詮釋與解讀;「仕紳與文教」嘗試說明鄭氏與林氏兩大家族對於新竹發展的意義與貢獻;「文化的傳承」則展現日治時期文人保存與推廣漢文化中傳統詩書畫的努力及成果。
交通與土地政策也同樣是城市治理的重要面向。劉銘傳(1836-1896)任首任台灣巡撫時,奏請興建台灣鐵路,清代完成基隆到新竹段(1891-1893),為新竹的現代化發展奠下重要基礎。日治時期該段路線逐漸被變更取代,新建的縱貫線鐵路成為島內最重要的交通動脈。劉銘傳推動的另一個重要措施為清理賦役,經由清丈漢人於拓墾中不斷擴增的土地,並改革租約,界定全台灣的土地、租佃、與賦稅政策。光緒十二年(1886)到十五年(1889)完成後,賦稅大增,財政改善。
|
|
|
淡水廳地圖 |
臺灣島明細之地圖 |
台灣鐵道旅行案內之新竹市街地圖/日本旅行協會台灣支部 |
|
|
|
台灣鐵道史之清國時期鐵道圖 |
光緒14 年(1888)臺灣布政使司頒發之土地丈單 |
錄宋玉神女賦/劉銘傳 |
|
|
|
|
|
臺灣島征討日誌/砂川歡藏 |
臺灣新竹附近土賊掃攘之圖/小林清親 |
台灣新竹縣征伐之圖/楊齋延一 |
以義理為豐年行草六言條幅/北白川宮能久 |
|
|
|
|
|
|
台灣通史/連橫 |
周維金《台灣通志略》序/鄭家珍 |
台戰實紀/佚名 |
日清戰鬥畫報-凱旋篇/田中文庫 |
|
新竹最重要的仕紳家族為原籍福建,經歷數代遷徙後落腳於竹塹的鄭氏與林氏,以鄭用錫(1788-1858)與林占梅(1821-1868)為代表,兩人都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及文化事業。「開台進士」鄭用錫與竹塹仕紳聯名稟請建造淡水廳城、且出任城工總理,他與堂弟鄭用鑑更長期擔任明志書院山長。林占梅出身鹽商家族,雖無科舉功名,但以兼擅詩畫與音律著稱,又積極捐款、組織團練、協助平定戴潮春之亂。文武兼備的長才,使林家的聲勢達到巔峰。兩人分別於其修築之北郭園(1851年起修築)和潛園(始建於1849年)舉辦詩文雅集,也都有詩文集傳世,家族中人亦多見投入,帶動新竹文風之鼎盛。
|
|
|
|
山水圖/鄭江立 |
松鶴圖/鄭香圃 |
我待賈者也雜稿/鄭用鑑 |
|
|
|
|
|
富貴神仙圖/林占梅 |
竹陰花氣行書七言對聯(之一)/林守長 |
名勝舊跡誌 |
|
【影片一】新竹:故事的舞台 | 新竹地圖變遷 【影片二】新竹:故事的舞台 | 1895年新竹攻防戰